这是描述信息

解决山区有水无渠难题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刘遥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发布时间:2011-02-25 12:3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解决山区有水无渠难题

【概要描述】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刘遥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发布时间:2011-02-25 12:32
  • 访问量:
详情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从历史上看,沂蒙山区十年九旱,水利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的关键因素。这方面,我们九间棚人深有体会。”谈到农田水利建设,刘嘉坤代表十分激动,搞好山区的水利建设,是多年来在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愿望,很多关心“三农”发展的代表也将农田水利建设写进了议案、建议。

  有了水,让九间棚人尝到了甜头

  “过去干旱季节一家只能分到十多斤山泉水供人畜饮用,村民争水、抢水打架的事太常见了。农田、果树只能听天由命,农业欠收,果树绝产三年两遇。”刘嘉坤说,九间棚村地处640米高的龙顶山上,祖辈更是十年十旱。旱情严重的时候,村民只能下山到十几里外的村子挑水,山路崎岖,两桶水连洒带漏,到家就剩下不到一半了。谈起当时缺水的情形,刘嘉坤还历历在目。

  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九间棚人几十年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了很多蓄水池、扬水站、环山渠、小水窖,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高山水利化。在他们努力下,九间棚村已经修建了2座总容量达30万立方的小水库,不但有效解决了本村的用水困难,周边十几个村子

  也跟着受益。有了水,让祖辈为农的九间棚人尝到了甜头,年收入超万元已经不是梦。

  但是,这在刘嘉坤看来还远远不够。经过多年实地调研,刘嘉坤认识到,在山区水利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水没渠,老百姓灌溉农田“望水兴叹”

  “小型工程只是小打小闹,解决一些小旱小灾没问题,大旱、连旱就不行了。”刘嘉坤说,在山区,有一些水库承包者面对农户灌溉的需求,不愿开闸放水,农民只能靠自掏腰包修建的小水窖、蓄水池里的水浇地,但一遇到大旱,小水窖的储水就抗不过去。

  “有水没有渠道,老百姓还是望水兴叹。”刘嘉坤还介绍,由于对山区水利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加之灌区原有配套工程年久失修,一些渠道被毁坏、堵塞殆尽,老百姓的农田还是浇不上水。

  据刘嘉坤实地调查的一个山区县,用于水库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却微乎其微,这导致了全县水库有效灌溉面积不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五分之一,比设计灌溉面积相差更远,造成了水利工程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对于农民望水兴叹的问题,张超如代表也在议案中提出,现有的一些小型水库都已承包给个人,一旦旱情来临,老百姓缴费灌溉,每亩地的灌溉成本达到30元,“灌溉收费缺乏统一规定,等着救命水的农民很无奈。”张超如说。

  代表建议:集大力办好小水渠

  为了把水利建设的事办好,刘嘉坤代表提出了他的方案。“首先是在水利建设投资上,要特别关注山区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山区水利抗旱灌溉的需求十分紧迫,如果能加大公共财政对贫困山区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并给予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就是牵住了牛鼻子。”刘嘉坤说。

  由于兴水利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往往牵扯到多个县、乡、村一级千家万户农民的承包地,仅依靠一村一镇的力量难以动员兴建和协调,代表们提出,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协调,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同时,刘嘉坤还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能像家电下乡、生猪补贴等财政补贴一样,政府也补贴水利建设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山区水利工程,上级投资和补贴要占大头,以切实解决在水利建设方面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干不起、一家一户干不了的现实问题。

  当然,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刘嘉坤考虑到,可以对那些先干起来的先进水利典型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自愿投资投工投劳开展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更能带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记者 刘遥

    http://news.cntv.cn/20110225/117654.shtml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集团总部办公电话

0539-4218097

Copyright © 2019 平邑县九间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