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英雄儿女;沂蒙大地,革命老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光辉典范。其中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小山村、农业战线的新典型,她就是被誉为“沂蒙山区的一颗明珠”的九间棚。

沧桑岁月

发布时间:2019-09-28 00:00:00
  九间棚村地处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隶属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这个现有290多人的小山村,却在270多年的生存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沧桑岁月。
  说起“九间棚”的来历,还有一段苦涩的历史。相传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一对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了龙顶山上,发现有个天然石棚可以栖身,旁边有一山泉可供饮用,便住了下来。从此石棚当屋,石板当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取名“九间棚”。从此,祖祖辈辈在这里一住就是200多年,直到1963年才全部搬出石棚。
  九间棚村处在海拔640米高的山顶上。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里山高涧陡、四面悬崖、土地瘠薄、缺水没电,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似路非路的小道与外界相连,上下山非常艰难。村民到山下卖水果,由于下山磕磕碰碰,很难卖上好价钱。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村民得了疾病,因下山困难耽误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刘嘉坤17岁那年,54岁的父亲夜里得了急性阑尾炎,疼痛难忍,急需治疗,找人往山下抬的过程中,由于山高路险,夜黑难走,耽误了时间,送到医院时,老人已在病痛的折磨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在九间棚的发展过程中,村里的老辈人和几任村领导也一直在为改变村子的贫困面貌而艰苦地抗争着,但因为环境太恶劣等因素影响,九间棚一直变化不大。在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九间棚人被分别搬迁安置到山下几个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住在亲戚家里。但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亲情难分,搬下山的九间棚人,两年后又陆续回到了龙顶山,住进了九间棚。
  直到1983年,九间棚人均纯收入还不足百元,是出了名的“干山顶”、贫困村。村里的姑娘争着往外嫁,外村的姑娘更是不愿嫁过来。当时总共177人的小山村就有13个光棍汉。
 
 
ss

艰苦创业

发布时间:2019-09-28 00:00:00
  1984年冬,老书记刘德敬、老村长廉茂增把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交给了他们多年培养的刘嘉坤。刘嘉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男女老少齐上阵,苦干5年,完成了架电、修路、引水上山、整山种树的艰巨工程。
  修路是1984年冬天开始的。由于原来没路,新规划的路线都是在悬崖峭壁上经过的,再加上村里劳动力少又没钱用机械设备,请来的技术员说因难度和工程量太大,劝村里趁早放弃。倔强的九间棚人受够了没路的罪,吃够了没路的苦,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已别无选择,这路再难也得修!
  没有资金,他们不等不靠,村民卖猪、卖羊、卖家当凑钱,东借西凑,凑起了 1.77万元!
  修路的开山炮炸响了。为了便于管理、增加透明度,村两委安排对工程实施分段承包施工。党员、干部和村民一样分工,并且干最难的地段。村民如果干不了承包的路段,可以跟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对换,任何党员、干部可以跟支部书记对换。
  从1984年12月到1985年4月,九间棚人拼命地干,大年三十还在工地上打炮眼、装炸药,开山放炮。他们每户都承担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每人都付出了接近极限的体力。就这样,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他们干了原本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一条宽6米、长3500米、大小24道弯的盘山公路修成了!
 
ss
 
  “十年十旱”的干山顶,使九间棚人对水的渴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为引水上山,刘嘉坤他们在村西北7华里之外的一处悬崖陡壁上找到了一天然石洞,洞内有水。于是他们就测水量,架电线,铺管道,悬空崖壁建扬水站。一个月后,一座扬程102米的扬水站建成了。随后,他们又兴建了龙顶山天池和与之配套的子水池及输水石渠。 从此,九间棚村实现了“路跟渠,渠带路,母子水池满山布,灌溉田园浇果树,洗衣做饭水到户”的高山水利化。
 
ss
 
  九间棚人就是靠着这种干劲,在五年的时间里,干了常人十年都干不完的活。在这期间,全村人均出资800多元,累计投工10多万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投工310多个;先后架设输电线路6000多米,修建盘山路16公里、建扬水站3座、蓄水池42个、石渠5000多米,治山整地450亩,栽植果树2万多棵,绿化荒山2100多亩 ;工程用掉了两万多斤炸药,压断了上千条扁担,磨秃了几千根钢钎。至此,九间棚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变。
 
ss
 
  1990年8月5日,在山东莱西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同志,听取了刘嘉坤关于九间棚人战天斗地、连年苦干的汇报后,称赞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并号召全国学习九间棚。由此,“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28 00:00:00
  到了1990年,虽然九间棚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前几年投入太多,农业收入又不高,家家都成了欠债户,户均欠债3200余元。刘嘉坤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到山东的厉家寨、山西的大寨、河北的沙石峪、江苏的华西等村学习请教。通过考察学习,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九间棚靠山山不多,靠地地瘠薄,要想让九间棚人真正富裕起来,就要借鉴外地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经验。他们顶着巨大压力,冒着风险进城办企业,并最终选择了发展金银花产业的路子。
  1991年,他们走出大山,在县城先后开办了“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企业。
  为了更好地带领九间棚创业发展,1997年秋,43岁的刘嘉坤自费到北京大学拜师求学。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完成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之路探析》研究课题,并成为了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学成归来的刘嘉坤,规划出了九间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那就是:把家乡九间棚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把金银花产业做强做大!
 
aa
 
  金银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效植物。平邑县是著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规模化种植金银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早在1990年时,刘嘉坤就和中国科学院徐常青博士合作选育金银花的优良品种。历时13年,到2003年时,九丰一号金银花选育成功。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好采摘。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全国权威专家鉴定认为:九丰一号金银花的选育“达到了金银花育种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刘嘉坤带领的技术团队,还在继续寻找、选育更具优势的金银花品种,终于在2015年夏天,又选育出花蕾期超长,大白期花蕾最长可达15-20天不开花,好采摘,产量高,药效成分也高的金银花优良品种,经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鉴定检测,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属于《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金银花。九间棚将这个新品种的金银花定名为“北花一号”,寓意为“北方道地正品金银花优良品种第一号”。北花一号金银花,彻底颠覆了数千年来金银花两三天即开花凋谢的传统特性,是目前中国金银花更新换代的首选良种。
  为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九间棚成立了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北京、云南、甘肃、新疆等地成立了子公司,在平邑县设立了九间棚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现已在全国推广种植北花一号等优良品种金银花15万余亩,影响并带动了10多万人靠金银花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并购了山东岐黄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大陆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山东新大陆制药有限公司新厂区等企业。目前,“良种研究选育—推广种植—干花购销—药品、食品研发生产”的金银花全产业链企业已初步形成。
  在产业链的上游,以“让全国金银花种植者都种上最优良的金银花品种”为目标,让“北花一号”等优良品种金银花,在全国各地的适宜区域推广种植100万亩,带动百万农民发家致富。
  在产业链的中游,以“让国内外金银花需求者都买到最优质的金银花原料”为目标,围绕金银花的收购、加工与原材料的供应,对九间棚集团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金银花所产鲜花或干花,签订产品回收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将回收的干花作为金银花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在产业链的下游,以“让全世界金银花消费者都用上最放心的金银花产品”为目标。围绕金银花的医药、食品、保健品研发与产品供应,开展金银花等中药材提取加工、中成药生产、食品饮料开发。现已研发生产出金银花红茶、金银花鲜花饼、金银花茅台酒、金银花酵素等产品。下一步,公司将在金银花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进行以金银花精油提取、金银花粉加工、金银花有机茶生产、金银花枝叶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业务的生产和经营。

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9-09-28 00:00:00
ss
 
  九间棚村,是九间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在九间棚人的心中,九间棚村永远是他们的“家”。他们要把九间棚村建设成为九间棚人(包括企业员工)的美丽家园,建设成为人们向往的山村乐园。
  九间棚村所处的天宝山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5万多亩果园连成一片,春华秋实,风景秀丽,尤其阳春三月,各种果树鲜花盛开,漫山遍野,铺雪堆玉,间以桃红、柳绿、松青,遍地芳菲,置身其间,如在画中。1990年春天,田纪云副总理来此视察后,称赞是“亚洲最大的天然花园”。景区主要人文景观有:九间棚旧址、龙顶山天池、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朝阳洞、天宝山战斗遗址,元代道观小圣堂等;还有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挂心橛、双乳峰、母子山、张郎背姜婆山峰、老虎窝大峡谷、水杉林、千年藤萝树等。九间棚景区融“农业生态游、山村风情游、红色创业文化游”于一体,堪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经典景区。
 
ss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九间棚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四个方面规划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国营天宝山林场旅游资源,强势推进了九间棚景区快速发展。九间棚景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旅游景区”;九间棚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十佳旅游特色村”、“中国传统村落”。
  以刘嘉坤为代表的九间棚共产党员,怀抱“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坚定信念,以“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吃气”的高尚品德,以“永不服输,永不停步,永不变色”的顽强意志,带领九间棚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使九间棚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向“沂蒙明珠”和现代企业集团的历史转变。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组织部决定将九间棚建设成为“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九间棚教学点”。现在,主体场所“九间棚展览馆”,已建成布展完毕,开始接待培训学员。该教学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九间棚的影响力,促进九间棚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2012年3月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听取了刘嘉坤代表的发言后,对九间棚发展金银花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2013年11月25日,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再次接见了刘嘉坤书记。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将永远激励着九间棚人,再接再厉,奋勇前进!
  近三十年来,先后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20多位省部级领导到九间棚考察指导,300多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到九间棚参观、学习。党和政府给予了九间棚充分的认可和褒奖,刘嘉坤同志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秉承 “忠信笃敬做人,引重致远做事”理念的九间棚人, 将继续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始终做到“永不服输、永不停步、永不变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为实现九间棚人的美好追求而努力奋斗!

集团总部办公电话

0539-4218097

Copyright © 2019 平邑县九间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