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比例的日渐提高,“农药残留超标”等不利因素使中药材的致病性和中医行业的权威性日渐式微,“中医毁于中药”的论调也甚嚣尘上。过去两年,中药材及中药饮品的出口量连年下滑,中医药行业如何健康发展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山东平邑县九间棚人大代表刘嘉坤提出了“仿野生方式种植中药材,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好药治病,劣药致命,药材好,药,才好,”刘嘉坤说,“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乃至枯竭,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源头。”这一观点被刘嘉坤写进了2017年两提案,他认为,要保障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须采用仿野生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位于山东平邑县的九间棚村自然环境恶劣,土生土长的刘嘉坤在村里当了30年的支书。为带领村民脱困,刘嘉坤绞尽脑汁。最终,他从同乡、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蒋高明那里获得了一些灵感。“蒋高明的生态农业项目呈现显著,其生态农场生产的有机食品已得到市场认可”刘嘉坤说,“九间棚根据自身基础,发展了仿野生种植金银花,效果也不错。因此,我觉得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也适用于中药材种植。”
他认为,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减少化肥用量。生态农业强调元素循环,只需将农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营养,通过有机肥料、生态肥料或少量化肥予以弥补,保持营养元素循环平衡即可。大量研究证实,发展生态农业,实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可减少一半,而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大。
二、减少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的使用。生态农业强调生态平衡,对病虫草害以预防为主,而不要等其爆发后再用化学物质灭杀。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药就相当于灭火器,只有出现火灾时才会派上用场。据研究,采用杀虫灯、灭虫板、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可将常规农药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80%。
三、消除农膜污染。前期使用农膜可提高地表温度、湿度兼有拟制杂草作用,但实践证明农膜残留既污染土壤,又影响和妨碍下个季节甚至以后多年的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暖后,生长季节延长了,可以减少或不使用农膜。生态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在不使用农膜的前提下保证产量与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向环境释放。
四、消除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不采取与自然对抗的办法,而是顺应自然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保护生态平衡,杜绝转基因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在接受环球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生态农业后,预计可关闭一半的化肥厂、农膜厂和70%以上的农药厂。“这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意义重大,对从中药材种植的源头上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意义尤为重要。”刘嘉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