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沂蒙精神提出后的四个阶段

  • 分类:九间棚新闻
  • 作者: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7-09-18 19:3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沂蒙精神提出后的四个阶段

【概要描述】

  • 分类:九间棚新闻
  • 作者: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7-09-18 19:36
  • 访问量:
详情


——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是新华社记者,是1971年7月到费县牛岚来调研的,当时在韩家庄住了三个月,到沂蒙山已经46年了。1989年6月到九间棚村调研,那一年在村里住了52天,以后到村里来了100多次。2016年在村里盖了房子,成了临沂人。对于九间棚村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怀有深厚感情。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沂蒙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倍感亲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沂蒙精神对于党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这与九间棚村精神、沂蒙精神提出对于党的建设的初衷是一致的,其意旨是一致的。回顾沂蒙精神提出过程,很有好处。

 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其“源头”上,才能寻找其形成强大生存力、创造力的生命密码。沂蒙精神这一概念为什么提出于1989年秋季,出现在苏东事变后,从而为人们迅速接受,走向全国,弄清时代背景,意义重大。

从沂蒙精神提出过程来看,先有九间棚村精神后有沂蒙精神。九间棚村精神的提出是发端,是基础。然而,不管是九间棚村精神,还是沂蒙精神,其根和魂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提出九间棚村精神的大的背景,是党的领导弱化、淡化的时候,是精神严重缺失的时候。

1989年春夏之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 社会管理形势复杂多变,思想文化严重滑坡。人类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颠覆,“让社会主义进历史博物馆”,成为一时迅速泛滥的思潮。此时,更需要用崇高信仰重刷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底色,用先进的精神砥砺品质,铸就正气,凝聚力量,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牢固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更好地凝聚起全党全民族共同信仰的伟大力量,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九间棚村精神是1989年10月提出来的。当时临沂地委李祥栋部长安排高明送我,我与市交通委李敬堂拍了《九间棚村精神》这个电视片,解说词是我执笔的,山东电视台放了。当年12月,临沂日报刘广阔他们写了”愚公移山绘新篇”,李祥栋部长在评论中提出沂蒙精神这个词。我提出的九间棚村精神是“开拓奋进、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十六个字,李祥栋部长提出沂蒙精神并没有讲具体内容,当时是根据九间棚村事情来说的。

我调研后向李祥栋部长、后来向王渭田书记汇报九间棚村精神,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来,又向省委常委高昌礼汇报,我与高昌礼一起到九间棚村过了春节,确定由新华社与山东省委分头汇报。我单独向姜春云书记汇报,建议把九间棚村作为全省党的建设与山区脱贫的重大典型推广,甚至起草了《关于学习九间棚村精神加快推进山区脱贫致富》的文件材料。1990年2月,姜春云书记到临沂莒南调研与王渭田书记议论时,王渭田书记认为最好从临沂这个大背景来说,提出沂蒙精神。姜春云书记定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后来领导解释,这是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背景来讲的。当时,苏东事变正在发生,不久,苏联就解体了。党的威信、社会主义威信已经降到最低点了。正是在党和国家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我们提出九柱擎天的精神。沂蒙精神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本质的回归。这样,我提出的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留了,春云书记加上“立场坚定,爱党爱军”在坚持深厚的内涵的同时,充分弘扬其时代性、先进性的特质。

 

在1990年8月莱西会议上,宋平第一次见到九间棚村支书刘嘉坤

 

从新闻调查角度看,主题是重大的。苏东剧变导致中国社会思想混乱,形势极为严峻。共产党人能不能在这个时候撑得住,是摆在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道考题。我在1989年8月开始带着被包住到四面是悬崖峭壁的九间棚村52天。找到这里党和群众关系严重动摇、而又重新建立信任的“大洼风波”,挖掘出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化解风波摆脱困境的过程,写出“九个共产党员九根擎天柱”的调查,写出“只有先进性,才有凝聚力”的思想评论,同时提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九间棚精神,提出“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入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路。用九间棚这根“银针”,来扎中国社会发展疾病的“穴位,意图回答中国怎么办,向何处去的问题。在1990年1月向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汇报九间棚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看到调查,写信给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说“很受感动”,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在短时间内全国100万干部上山参观。九间棚成为了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后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典型。沂蒙精神这个概念就是为九间棚通讯配发评论的标题。 1994年9月10日,胡锦涛同志说,“九间棚这个典型在关键时候起了重要作用” 。

 

1994年9月10日,胡锦涛听取李锦汇报九间棚党建调查情况

 

从沂蒙精神提出过程看,有四个阶段。1989年10月22日九间棚精神被概括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1989年12月12日,李祥栋在临沂大众报发表了九间棚通讯时配发题为《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沂蒙精神”这一概念。具体内容是当时的九间棚精神,这是序幕。1990年2月2日,姜春云在莒南与王渭田等临沂市领导一起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6个字。2001年,有关专家将沂蒙精神扩展为“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24个字。后来,临沂市委又改回来,冯增田他们做了研究。李群当书记后,派宣传部长丁风云到济南征求我们意见。我提出一是沂蒙精神要重新定位,二是把沂蒙精神展览办到北京去,把影响扩大到全国去:三是把沂蒙精神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山东精神,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愿望前一部分不久便得到实现,后一部分暂时得到实现。如今,最常见的是运用了2004年7月沂蒙精神第三次研讨会的提法,这是李群征求姜春云、迟浩田等老同志的意见后敲定的,也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开拓奋进、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第一次“沂蒙精神”研讨会,是我向临沂市委李祥栋和省委副书记高昌礼提出来的。高昌礼认为这件事可以由省社联出面,我又找到赵锦良、梁自洁与包心鉴,陪他们一起调研。临沂市社联刘英华到济南多次。第一次“沂蒙精神”研讨会,我是最后一个发言,题目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九间棚与沂蒙精神的提出,与历史上沂蒙精神的形成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事业处于极其重要、极其困难的时期,然而此时思想指向更为明确。在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严重动摇之时,九间棚与沂蒙精神是以九柱擎天之力扭转乾坤的一种精神力量。从根本上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写出沂蒙精神的第一篇论文标题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副标题是“对九间棚的大洼风波的理论思考”,有着极其鲜明的理论指向。沂蒙精神概念从一开始提出,便是带着维护中国共产党历史命运的重任来到这个世界的。

2014年那次研讨会,李群让我第一个发言,他也征求了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的意见,我一下子讲了40分钟。开始与李群商量时,我说,你不是想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嘛,要把开拓进取放在前面。我重点讲了几点建议,特别是沂蒙精神的重新定位。重点是对“开拓奋进”的阐述。从沂蒙精神内涵看,“开拓奋进”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所在,“爱党爱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力所在,“艰苦创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所在,“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所在。因此,正是这种伟大力量支撑,锻造和铸就了沂蒙精神先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使她能够穿越时空隧道,跨越地域疆界,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支柱。这是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一再倡导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的本质所在。我的意思是,重要变化是把“开拓创新”调到前面来,放在沂蒙精神的句首。这需要从时代特征、精神本源、社会背景、逻辑关系与提升需要的五个维度上理解。从时代特征看,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沂蒙精神发展的动力。从沂蒙精神形成本源看,八路军115师开辟沂蒙根据地,一是“开辟”,二是“新根据地”,本意便是开拓创新的意思,我们现在所做的则是重新认识,是理论的实践回归。从临沂发展背景看,创业文化作为思想观念,建立在沂蒙山区地理环境、经济、历史传统等基础上,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近些年来,沂蒙精神“开拓奋进”的核心精神,对于已经崛起的“大临沂、新临沂”的意义是不言自喻的。 从逻辑关系看,先有开拓创新的伟大事业吸引人民群众,才可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军的感情,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从提升需要理解,沂蒙精神要冲出临沂地域,使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确立起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接受、共同享用的精神财富,这点是极为重要的。

历史告诉我们,沂蒙精神的形成及以后的提炼、总结、概括和升华,是一个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长期的动态过程。     
   后来,习近平说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风景这边独好”,更重要的是九间棚精神、沂蒙精神这道亮丽的风景。沂蒙精神的形成与提出,能够拥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亿万群众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现代化强国迈进。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力量所在,就在于其体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既来自历史,又来自现实需要。我们党以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为核心,一个完整的、内在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党的思想精神体系已经确立。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的沂蒙精神是改革开放特定年代的精神产物,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沂蒙精神从产生、发展到发扬光大,都与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息息相关,与党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先进性息息相通,与共和国兴衰荣辱密切相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升华。沂蒙精神把开拓创新放在首位,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党始终充满前进的生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就弘扬沂蒙精神发表的重要论述,将沂蒙精神上升到全党精神的层面,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定位、历史作用、核心特质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弘扬传承沂蒙精神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三个核心段落,其中最重要的是“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的重要讲话,从新的高度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把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进一步学习宣传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全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任刚部长他们有个课题,很有价值。其中,“党为人民谋利益,是人民坚决跟党走的逻辑前提;人民坚决跟党走,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逻辑必然”,认识深刻,是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本质认识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看望沂蒙老区人民,提出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革命精神,也是建设精神、改革精神;沂蒙精神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将来;沂蒙精神属于沂蒙和山东人民,也属于中华民族,更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力与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建设是起点,也是重点,是沂蒙精神研究与弘扬的根和魂。我们怎样继承与弘扬沂蒙精神,怎样完成总书记交给的“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对于党的建设启示作用”任务,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任务艰巨而光荣。

摘自微信公众号:李锦解读国资新闻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FaUMf1Z1Iz77wN059cCfnQ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集团总部办公电话

0539-4218097

Copyright © 2019 平邑县九间棚集团   版权所有